2024年10月10日,山东省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刊发文章《助力共同富裕新路径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》,对我县红十字会工作进行宣传报道。
正文如下
博兴县焦家村地处打渔张水库以南、乔博路以西2公里,与陈户镇相邻,交通便利、资源丰富。全村共有居民178户、598口人,含党员28人、退伍军人17人,其中优抚对象9人,粮食耕地1600余亩。近年来,该村在县红会的有力指导下,以全面推动红十字应急救护进农村为抓手,把“应急救护能力提升” “博爱家园” “博爱卫生站”“人道救助”等工作融入村级组织建设,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,不断探索建立红十字会助力共同富裕的新途径,打造新时代“救在身边”红十字会博兴样板,书写乡村振兴人道答卷。
一、建强组织体系。以“党建”带“红建”,夯实基层组织阵地。成立村级红十字会,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,副会长由村“两委”其他班子成员担任。积极发展积极分子和热心人士成为红十字会员,构建了横到边、纵到底的基层组织网络,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成立志愿服务队,下设应急救援救护、互帮互助和维修服务等小组。积极开展以宣传红十字、健康咨询、扶贫济困、应急救护培训、环境卫生整治等多种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,今年以来,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多达20余次。
二、完善推进机制。整合力量,健全硬件设施。建设村红十字会办公场所1处、博爱卫生站1处、博爱孝善食堂1处、红十字志愿服务广场1处、博爱家园功能活动区2处,另外还配有应急救护培训室、便民服务室、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功能场所,为开展各项服务群众工作打下坚实硬件基础。强化宣传,营造浓厚氛围。建设休闲文化长廊,广泛传播红十字精神,宣传红十字理念,展示红十字主责主业,使红十字会文化深入人心、家喻户晓,使更多村民了解、支持、关心红十字事业。用活红色平台,传承红会精神。建立“党建+红建”工作责任清单,聚焦“老少病残孤”等特殊群体,开展大病救助捐资助学、赠送爱心物资等帮扶活动,当好困难群众的暖心人和人道精神的传播者,着力打造“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”。
三、打造共建共享共富博兴乡村样本。 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。围绕“救在身边、防灾减灾、爱心相髓、生命接力、养老服务、人道救助”+“生命教育”六大行动,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宣传、红十字“救在身边”和应急救援培训、演练等志愿服务,形成以助学、助老、助医、助困为核心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,切实丰富了“文明实践教育”成果。与便民服务中心融合。根据居民需求,配备急救箱、血压计、拐杖等应急救护和便民服务用品,建立用品管理档案,加强规范管理,随时掌握用品接收、使用、消耗、损耗等情况。做好“孝善食堂”工作,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,让老年人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,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幸福生活。开办“红十字夜校”。群众“点菜”,夜校“下厨”,开设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课程内容,推动“红十字夜校”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助推器”,产业发展的“加油站”,致富增收的“新学堂”。
四、真心帮扶暖民心。开展常态走访慰问。实地看望慰问优抚对象、五保户、独居老人,送上慰问金及生活物品,帮助安装取暖设备、隔风窗帘,协调解决拐杖、轮椅。实打实解决问题。帮助因公残疾军人解决住院报销问题,为村民申请家用电表,解决用电难题。为优抚对象争取一次性困难帮扶金,解决燃眉之急。为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拍摄“最美夕阳红”合影并制作相框,留住乡情记忆。推动强村富民。在村内安装篮球架、乒乓球桌及健身器材,解决了村民的娱乐、照明难题。
关注我们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