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血脂有哪些危害呢?血脂水平降不下来,血液的黏稠度就会增加,也就容易形成斑块,当斑块脱落以后,就会逐渐地形成血栓。
血栓比较容易在两处形成,一个是心脏,另一个就是大脑。这意味着,当血脂升高,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随之提高。
因此,高血脂的人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血脂指标。除了药物和运动,饮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。但是,大家在饮食方面存在几个很大的误区。

误区一:完全戒掉鱼肉蛋奶
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
许多人发现自己患有高血脂后,开始避免吃肉和鱼类,甚至只吃清淡的蔬菜和粥。
虽然摄入的脂肪量有所减少,但是蛋白质也大幅度下降,这会导致营养不良。此外,缺乏蛋白质会影响正常的血脂代谢。
正确的饮食策略应该是在保持总热量不超标的情况下,限制摄入”坏脂肪”——包括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。
研究表明,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,可以显著降低”坏胆固醇”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)水平。

误区二:只顾控油,忽视糖分
当人们发现自己患有高血脂时,很多人害怕吃肉,而将含有大量添加糖分的食物作为替代品,这是非常错误的。食用过多的糖分同样会导致血脂升高。
一项包括 6113 名成年人研究发现,当摄入的添加糖占每日总能量超过 5% 时,人体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降低,而总甘油三酯则会增加。另一项研究发现,当每日总能量中的添加糖达到 17% 时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上升。
老年人常喜欢食用一些食品,但这些食品中可能含有许多隐形添加的糖分,比如奶味饼干、红豆糕、绿豆糕、杂粮糊、粗粮饼干、果脯、蜜饯、水果干、水果味麦片、含糖的酱菜和带糖衣的坚果等。

误区三:不吃主食
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和胰岛素分泌,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,这确实会对血脂控制产生不利影响。然而,完全避免主食也是不正确的。
对于通常饮食中热量过高的人来说,短期内避免主食可能会改善血脂水平,但是长期来看,这样做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,例如能量不足、疲劳易怒、代谢率降低、身体虚弱等等。
必须要摄入主食,但应提高主食的膳食纤维含量。这不仅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反应,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机制帮助降低血脂水平。
如果消化功能正常,且没有营养不良或消瘦等问题,可以将主食的一半以上换成全谷物,例如糙米、燕麦、藜麦、薏米、黑米、大麦仁、荞麦仁、青稞等。
此外,杂豆类如红豆、绿豆和芸豆可以代替部分主食,同样可以增加膳食纤维含量,降低餐后血糖反应。

误区四:不限制胆固醇
有人认为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由身体自行合成,与摄入的食物无关,因此不需要过于关注食物中的胆固醇。虽然这对于健康人来说或许正确,但是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,限制摄入的胆固醇量仍然非常必要。
据卫健委发布的《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》(2023 年版)指出,高脂血症人群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量应少于 300 毫克,而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的摄入量则应少于 200 毫克。
为避免超量摄入,高血脂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和动物脑。
对于鸡蛋,一颗鸡蛋就含有接近 200 毫克的胆固醇,因此高血脂患者每天最好只食用一颗。

误区五:高血脂患者不能饮茶
高血脂患者可以适量饮茶,尤其是绿茶。
根据 2011~2018 年发表的 11 项关于绿茶、红茶或两者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的研究综述发现,绿茶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,而红茶的效果可能不如绿茶显著。
不过,建议高血脂患者喝淡茶,因为浓茶中咖啡因含量可能过高,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引起血压和血糖升高,可能会诱发心率加速、心悸等症状。
总体原则:
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运动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。
对于体重正常的人群,通过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来预防超重和肥胖,同时多运动。对于已经超重和肥胖的人群,需要科学的减肥方法,如控制热量摄入和配合运动。
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



关注我们
了解更多信息